纺纱印染“两头在外”制约湖北服装产业
很少有人注意到,汉派服装这些年的沉寂,与纺纱、印染两环节产能不足有关。 在广州番禺一家服装公司工作有十余载的黄鑫,不久前进入武汉太和担任采购部部长。他很快注意到两地服装业环境发展的差异。“在广东,服装面料品种齐全,品质也高,企业采购面料方便快捷,但在武汉本地,差距不小。”黄鑫介绍,现在企业每年都有3000多万的预算花在服装面料的选购上,“江浙70%广东 20%,其余份额武汉本土选购,但大多只能供应低端产品。” 无独有偶,湖北服装商会秘书长张书霖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。他表示,由于湖北纺织工业产业链不完善,工艺影响品质,作为会长单位的猫人集团,面料多要赴广东拉回,“这运输成本几乎就占了服装销售成本的5%—10%。” 产业链“两头在外” 历史上,纺织工业一度是我省优势产业。武汉曾经有7个国营棉纺织厂,13个针织厂,但一番市场洪流打下来,已成过眼云烟。 “现在我省纺织业面临的局面是产业链不完善。纺纱—织布—印染—服装,一整条产业链中,从起点处的化纤生产产能就不足,印染业发展更不充分。”日前,省经信委官员对记者说。 据介绍,目前,我省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全行业纺织企业共有1591家,2009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10亿元,较上年同比增长23.2%;出口交货值达到137亿元,同比增长17.8%,升势迅猛。 但与此同时,据轻工纺织处的数据显示,2009年,我省纱产量为149万吨,全国第6,但纺纱环节中作为重要制衣原料的化纤产能全省每年只有15万吨,但年需求却在50万吨左右,制衣原料缺口达35万吨,纺织加工企业不得不出省到东部沿海去采购。 印染业也同样如此。2009年,全省印染业产能只有3.2亿米,全省年需求总共有38.6亿米。这导致的结果就是纺织加工企业“去东部沿海买纱回来,待织成布之后,又不得不拖到沿海去印染。” 结构矛盾解决成疑 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?省经信委负责人从产业发展角度坦言,这需要一个发展过程。纺纱业投入较大,而印染业有污染,国家政策对其控制严格,“结构矛盾不是想解决就解决”。再者,我省对纺织工业投入增长虽快,但仍显不足。“2009年,资金投入为146亿元,但在河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湖南等中部5省中排名第 4,产品开发能力薄弱。” 据有关部门透露,目前我省正在研究我省纺织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,未来的发展思路是进一步完善我省40个纺织集群工业园区的发展,进一步增加有效投入,推动纺织工业企业在“工业化”与“信息化”两化融合上的脚步,加快技改,优化结构,以振兴我省纺织这一传统的优势产业。